云南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

2025-05-16

种植规模与产量:2024 年,云南全省蓝莓种植面积 24.9 万亩,产量 17.1 万吨,初步估算行业产值约 170 亿元,占全国蓝莓产量的 30%,是全国蓝莓核心产区。已形成以滇中、滇南及滇东南、滇东北、滇西及滇西北为主的四大主产区,全省 16 个州(市)均有蓝莓产业布局,集中在玉溪、红河等地。

种植技术:蓝莓栽培模式历经多次升级,已发展到融合设施、滴灌、水肥一体化等元素的 4.0 版本,生产走向轻简化、标准化、现代化。“基质+避雨棚+炭火”“基质+避雨棚+蜜蜂”“基质+遮阳网” 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,各地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品种特性,采用不同的配套设施精准调控温光。

产业链条:红河州等地蓝莓产业串联起 “种植、分选、加工、销售” 的现代化产业链,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到全链条升级。在销售方面,云南蓝莓借助物流冷链,能在 48 小时内送达全国消费者手中。同时,部分蓝莓还出口至 10 余个国家和地区,2024 年蒙自海关监管出口蓝莓 1425 吨,占同期全国出口蓝莓数量的五成以上。

品牌建设:2025 年,“红河蓝莓” 区域公用品牌正式亮相,标志着区域公用品牌 + 企业品牌双轨战略正式落地。全国首个蓝莓 “盒马村” 构建起 “上午采摘 — 下午分拣 — 次日上架” 的极速供应链;弥勒万亩示范园通过 “云品出滇” 工程对接北上广深高端市场。

联农带农模式:云南省已形成云科创 “孵化家庭农场 622”、红河佳裕 “兜底增收 28” 等多种蓝莓产业联农带农典型模式,有效解决了众多人员的就近就地就业问题,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。

发展前景

市场需求增长: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,蓝莓作为富含营养的高端水果,市场需求持续增长。中国蓝莓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约 25%,云南蓝莓凭借早熟等特性,能满足市场空白期的需求,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,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蓝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。

区位优势明显: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,气候类型多样,拥有丰富的野生蓝莓资源,为蓝莓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质基础。同时,云南与越南、老挝、缅甸等国家接壤,随着 “一带一路”、中老铁路以及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等带来的利好,云南蓝莓在东南亚市场的销售前景广阔。

产业升级推动: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对蓝莓产业的投入,推动产业升级。一方面,通过科技创新,持续优化种植技术,提高蓝莓的产量和品质;另一方面,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,提升云南蓝莓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,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。

产业链条完善:目前云南蓝莓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,且在不断完善。未来,随着加工技术的提升和产品种类的丰富,蓝莓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,从而提高产业的附加值,推动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
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

0532-82177777

qdjcsp@126.com

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柳杭沟村244号

  • 网站手机版

  • 在线客服

Copyright © 2025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鲁ICP备2023017254号

技术支持:微动力网络